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科学学视角下的科研工作者行为研究(3)

来源:科学学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研究兴趣作为科研工作者基本的学术画像之一,可以帮助理解科研合作的内在机制。同样使用美国物理学会的论文数据,笔者把两个作者首次合作的论文作

研究兴趣作为科研工作者基本的学术画像之一,可以帮助理解科研合作的内在机制。同样使用美国物理学会的论文数据,笔者把两个作者首次合作的论文作为原点,通过在时间轴上倒推,收集他们首次合作前的论文集合。通过比较两组论文对应的研究主题,测量两个科研工作者首次科研合作时研究领域的相似度。笔者在实证中发现,科研合作中趋同性(homophily)高于异质性(heterophily)。学者的合作模式可能随着学术年龄的变化而变化。笔者从微观角度入手,分析APS及DBLP(database systems and logic programming)的数据,对不同学术年龄的学者进行合作模式的分析,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,学术年龄分布符合长尾分布。此外,学术界的合作模式普遍存在“人以龄分”的趋同性现象[29]。

学术会议是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学术活动。共同参会的学者往往具有相似的研究兴趣,这种相似性会推动合作进程,延长合作的持续时间。考虑到学术会议的社会功能,笔者提出学术会议闭包的概念,并基于此提出SCORE(sustainable collaborator recommendation)推荐方法,以合作关系和合作强度对学术网络进行重构,最后以重启型随机游走(random walk with restart)方法进行合作者推荐[30]。好奇心和观察力是新奇性(seredipity)科研发现的驱动因素和重要的前提条件,而学者的合作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意外性、相关性及价值性。笔者基于这3个指标定义和量化学者的新奇合作者,提出新奇合作者识别模型,并设计新奇合作者推荐算法。以新奇合作者的量化分数重构合作网络,改进网络表示学习算法的节点序列生成过程,增加随机游走访问新奇合作者节点的概率,最终将得到的节点序列输入skip-gram模型。通过计算目标学者向量与其他学者向量的余弦相似度,向学者推荐合适的合作者,从而更有效地产生高影响力、高创新性的科研成果。

2.3 科研team与科研团队

科研合作促成不同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完成一项科研工作,形成一个team[7,16,31]。当前,国际上“team science”研究对team有明确的定义,即完成一个具体工作的人员集合,例如完成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team、申请一个项目的项目基金team等。与科研团队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始于21世纪初[32],更多借鉴了组织学中的概念,描述具有一定稳定结构和管理层级的人员集合。显而易见,多个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一个具体问题、发表一篇科研论文的过程中必然形成科研team,而科研team却不一定对应一个科研团队。科研团队是科研team的子集,两者并不等价。对科研team已有的研究发现,team具有流动性,没有稳定的边界和固定的成员,其形成具有自发性,管理具有自治性[33]。这些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科研团队与科研team的不同。

科研team有明确的研究对象,这使得量化的、实证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,大量基于数据的结论被提出和证实。与之相反,科研团队的定义非常模糊,这使得相关研究要么缺少实证数据支撑,要么简单地把团队和team等同,将team的结论照搬到科研团队。可以说,科研团队是当前国际、国内研究中鲜有涉及的部分。虽然科研团队的概念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科学研究(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被要求加入一个科研团队,有潜力的科研工作者被要求建立和领导一个科研团队,进而各个高校研究机构需要评估和管理科研团队),但是对科研团队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直观的水平,缺少量化的、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。

当前对科研team的研究已经从一个侧面暗示出科研团队在某些层面上的不足。例如,不同的研究均发现,稳定的合作成员会降低合作者之间的异质性,进而降低team研究工作的创新性[33-34],这暗示着科研团队在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研究领域可能存在不足。Wu L等人[16]发现,大team能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挖掘,但是小team更容易带来颠覆性的创新成果。这意味着科研团队可能在不同的任务中存在优势和劣势,科技政策中需要平衡两者间的关系。这个现象对中国科研界有着更重要的启示。我国小team的产出在整个科技论文的总量中占比偏少,远远低于美国和国际均值。例如在2017年,我国只有37%的论文是由小team(论文作者数小于5位)完成的,而美国为58%,国际均值为53%。虽然大team的论文往往更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引用,但是Dong Y等人[35]发现,team中成员单位的异质性才是决定高水平研究成果产生的因素,来自同一单位的大team并不具有产生高水平成果的更高概率,这意味着大型科研团队在高水平成果的创造中可能并无优势。

文章来源:《科学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kxxyj.cn/qikandaodu/2021/0325/521.html



上一篇:初中科学用科学大观念指引探究教学
下一篇:联盟一切遵循市场规律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

科学学研究投稿 | 科学学研究编辑部| 科学学研究版面费 | 科学学研究论文发表 | 科学学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科学学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